实地洞见

将灵性原则应用于学术探究

ABS年会的与会者探讨了灵性原则如何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指引——从神经科学到信息技术领域。

2025年10月11日

巴哈伊世界中心 — 最新一期的《实地洞见》节目中,北美巴哈伊研究协会(ABS)第49届年会的与会者们探讨了灵性原则如何为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指引——从神经科学、健康科学到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学领域。

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沙布南·柯伊拉拉-阿扎德解释道,该协会的宗旨已发展为创造空间,让从业者和学者“能够解读各自专业与学科领域的现实,并真正思考相关的对齐点,将其与巴哈伊信仰的教义联系起来。”

除年度会议外,该协会全年还开展多项活动,包括主题研讨会——在为期两天的聚会里,参与者通过研读文本切入特定议题。这些研讨会汇聚了来自相似专业背景的人士,共同探索灵性原则如何为其领域提供指引。

神经科学家、进化与意识研讨会联席主持人塔拉·拉姆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和谐共存的原则:“科学与宗教是相辅相成的知识与实践体系,彼此启迪,相互印证。我们通过科学研究和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所产生的见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灵性原则。同样,灵性原则与教义也能塑造我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类型。”

拉姆博士指出,许多大学课程基于对进化与意识的唯物主义假设,“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没有空间容纳他们的灵性世界观,或认为自己的精神信仰与科学互不相容。”

她认为,这种割裂现状凸显了需要建立融合物质与灵性维度的认知方法。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深入思考,拉姆博士指出该领域揭示了大脑如何深受文化与经验的塑造。她解释道,随着文化不断发展并与灵性原则达成更深层的契合,连思维和行为模式也可能发生转变。

她表示:“我认为这要求我们以谦逊和充满希望的态度对待神经科学研究,将神经科学的发现视为特定文明语境下的时空切片——它们描述了人类大脑在当下文明中的运作方式,而非对人类本性作出的终极定论。”

在医疗健康领域,重症监护医生安德莉亚·罗宾逊强调了将人类视为兼具物质与灵性维度的整体的重要性。

她解释说,传统健康模式或许能够解释遗传、社会或环境因素,但“若将宗教视为知识源泉,我们就必须承认灵性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同时对个人与集体的福祉产生影响。

罗宾逊博士描述了这种拓展认知如何重塑医疗实践:“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意识到生活中运作的力量?这又将如何改变人们提出的问题——关于他们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

她指出,这种方法或将催生出全新范式以解决该领域的挑战。

软件开发员兼博士研究生马克·迪特默分享了将道德考量融入技术讨论的实践。他指出,当前关于技术与社会的讨论“往往被严苛的理性主义和技术分析所主导”,然而,在涉及技术决策的相关道德议题上,“宗教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迪特默先生指出,社会科学家的分析“若只聚焦技术本身,便难以赋能社区创造他们理想中的技术环境”。他认为,将“以技术形态呈现的科学成果”与“以工具形态呈现的宗教智慧”相结合,能帮助我们思考灵性价值,从而引导技术发展的方向。

圣克拉拉大学图书馆助理馆长莱夫·里卡德斯探讨了如何通过认识每个人的高尚品质与潜能来重塑图书馆学。

里卡德斯先生将图书馆描绘成这样的空间:每个人都能“参与创造关于社区发展的知识,投身文学艺术活动,为文化生产贡献力量”。

这种方式并非被动消费,而是邀请人们积极参与“以扎根于当地的方式生产与再现文化” 的过程。

这些多元探索的根基在于磋商原则——一种独特的集体探究方式。“我们都在真诚地追求真理,”里卡德斯先生强调,“这不仅是意见交流,更是共同探索未知领域的实践。”

拉姆博士指出,这与学术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许多学科领域往往倾向于将论辩争论作为探索真理的途径,试图通过思想竞争达成共识。”

然而,她补充道:“我们相信,一群人共同探索真理的方式确实有效,能帮助我们形成更健全、更丰硕的思想成果。”

更多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