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5年来,奥林加基金会将阅读课程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致力于满足加纳农村社区的扫盲需求。
阿克拉, 加纳 — 教室里,一名女孩手捧讲述诚实与善良的简易故事册,在全班同学面前朗声诵读,脸庞焕发着初获自信的光彩。就在数月前,她连字母表都认不全;如今,那平稳的朗读声让逐行跟读的同学们绽放笑容。她的进步不仅是个人的里程碑——更悄然印证着:当学习被赋予道德意义时,整个家庭乃至社区都将发生改变。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奥林加人类发展基金会的合作课堂中上演。这个受巴哈伊信仰启发的教育机构,25年来通过与加纳250个农村社区的学校合作开展扫盲项目,已惠及40万学习者和4.5万名教师。
奥林加基金会国家协调员伦纳德·努布阿萨在接受新闻网采访时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巴哈伊社区建设活动将不同年龄层的邻居们聚在一起深入交流与学习时,我们意识到许多人还存在阅读障碍。”
认识到识字率低下会阻碍个人成长与集体进步,当地教育工作者决心直面这一挑战。努布阿萨先生解释道:“巴哈伊教义将儿童教育视为最值得称颂的善行之一。受此愿景启发,一些人挺身而出,致力于解决文盲问题。”
将识字教学与道德和灵性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获得广泛认可。2024年,奥林加基金会因其“激发扫盲变革”的突出贡献荣获加纳慈善奖——教育工作者们表示,这份荣誉应归功于众多将该项目融入自身工作的教师和家庭。
奥林加基金会主任莱斯利·凯斯利-海福德表示,“教育不仅对个人进步至关重要,对于社会的繁荣能力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凯斯利-海福德博士引用巴哈欧拉的教导指出,知识是“人类生命的翅膀”。她补充道:“一个忽视文盲问题的社会,既削弱其创造力,也将丧失其应对其他挑战的能力——从促进男女平等到改善粮食安全和提升气候适应力。”
“一个忽视文盲问题的社会,既削弱其创造力,也将丧失其应对其他挑战的能力——从促进男女平等到改善粮食安全和提升气候适应力。”
奥林加基金会主任莱斯利·凯斯利-海福德
将课程教学与原则相融合
与众多受巴哈伊信仰启发的组织一样,该基金会的扫盲工作始终致力于将技能培养与道德教育相融合。
课程围绕谦逊、诚实、公正等原则展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原则如何指导他们在家庭、学校及更广泛社区中的行为选择。
教师们随后引导学生将阅读理解转化为讨论、反思和小规模的服务行动。
基金会课程特别重视女性发展。该组织的一位协调员解释道:“我们邀请校长和任课教师审视其教学实践,通过建立课堂规范,确保每个孩子——无论女孩男孩——都能融入课程核心。”
成效令人瞩目。“当一个曾经沉默的女孩开始大声朗读时,她的自信能感染整个教室,”努布阿萨先生如此描述。工作人员表示,这种自信不仅限于课堂:女孩们学习并分享关于改善健康和卫生习惯的知识,并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这些改变如涟漪般扩散,提升家庭福祉,包括她们日后成为母亲时婴儿死亡率的降低。
“识字能力能拓宽年轻人的视野,”凯斯利-海福德博士补充道,“一个博览群书的女孩,会开始将自己视为社区的贡献者。这种清晰的自我认同感和人生目标,正是抵御早孕等社会压力的最有效保障之一。”
筑牢繁荣之基
“识字能力犹如一扇门,但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带着什么穿过这扇门——是磋商能力、服务能力,以及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促进团结的能力。”
奥林加基金会国家协调员伦纳德·努布阿萨
在采用该项目的学校中,仅需九个月,阅读流畅的学生比例通常会从约四分之一大幅提升至过半以上。
“当父母目睹自己的子女大声朗读时,希望便重新燃起,”凯斯利-海福德博士解释道。
“那些原本可能在初中阶段就停止支持子女学业的家庭,现在开始为孩子加油打气,整个社区也因此感到振奋,”她说道。
努布阿萨先生在回顾学生、教师和社区的共同成长历程时指出:“识字能力犹如一扇门,但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带着什么穿过这扇门——是磋商能力、服务能力,以及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促进团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