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奇帕克市,马里兰州, 美国 — 马里兰大学巴哈伊世界和平教席教授霍达·马哈茂迪指出,要弥合社会裂痕,既要对错误行为进行问责,也需要认可取得的进步。
秉持这一理念,巴哈伊教席启动了一项口述历史计划,聚焦于在美国吉姆·克劳时代种族隔离阴影下成长的人们,邀请他们以亲述方式,描绘家庭与社区如何塑造其尊严、坚韧与相互关怀的生活。
“巴哈伊教义倡导我们颂扬人类的多样性,”马哈茂迪博士说道。她解释说,颂扬多样性意味着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生活体验,这有助于消除刻板印象,唤醒更真实的人类一体意识。
这项名为非裔美国人遗产:铭记坚韧社区的项目,历时两年汇集了来自美国不同地区和生活背景的24位人士的长时间对话录音。
作为该教席更广泛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该项目致力于探讨结构性种族主义及偏见的根源——这是教席所识别的五个消除和平障碍的主题之一。这些主题还包括人性本质、妇女赋能、全球治理与领导力以及环境退化。
来自农村小镇与都市中心的受访者们横跨不同地区、世代和职业领域,他们追忆着家庭与社区的生活韵律,以及在那个充满排斥的年代里支撑他们的、对光明未来的希望。
视频访谈 (点击此处观看)为我们打开了窥见不同时代历史经历的窗口,揭示了在当今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的背景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的韧性模式。这些叙述展示了社区在面对强加障碍时,如何支持个人在教育、谋生、信仰实践与互助方面的努力。
“我们越是向外拓展并与他人合作,就越能理解人类共同命运的意义。”
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哈伊世界和平教席教授霍达·马哈茂迪
“这些访谈让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群体得以被看见,既为课堂提供了教育资源,也为社会提供了一面镜子,”马哈茂迪博士说道。
她进一步表示:“进展是真实的,但促进种族团结的工作尚未完成。认真聆听这些记忆可以增强我们推动建设性变革所需的决心与同理心。”
该项目的力量在于其对一个时代故事的重新诠释。受访者描述在这些社区中,每个角色都很重要,社会地位并不决定个人价值。研究结果揭示了家庭如何相互扶持,以及服务精神如何创造出让每个人——从稚子到长者——皆感到被珍视、被包容的环境。
在这些社区中,相互支持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策略;它体现了一种世界观,即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福祉作出宝贵贡献。项目中记录的叙述展现了在压力下淬炼出的品质:坚韧不拔、团结一致与非凡想象力。
对巴哈伊教席而言,记录这些历史遗产不仅关乎过去,更是向世人发出邀约:思考如何构建这样的社区——在那里每个人身上都能看到高尚品质,而多样性成为力量的源泉。
马哈茂迪博士反思道:“我们越是向外拓展并与他人合作,就越能理解人类共同命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