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世界中心 — 全新两集《实地洞见》特辑深入探讨巴哈伊社团对19至20世纪伊朗的贡献——从影响改革思潮的原则理念,到开创教育体系、治理模式和社会生活的创新实践,这些历史贡献长期未被充分认知。
在第一期节目中,穆詹•莫门博士以其发表于剑桥大学《伊朗研究》期刊的论文《伊朗的巴比-巴哈伊革命》为蓝本展开探讨。基于数十年研究积淀,莫门博士对传统历史叙事提出质疑——这些叙事长期边缘化甚至忽视了巴哈伊社团在伊朗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该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莫门博士在播客中解释道:“巴哈伊社团确实在伊朗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最初十年;这正是伊朗改革者们思考国家现代化路径的阶段。”
莫门博士追溯了系统性压制如何导致巴哈伊社团在伊朗180年历史中的贡献,始终无法公开呈现。他指出,这种历史沉默导致了错误信息的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普通民众,也误导了伊朗本土和西方的学者。
本期播客探讨了巴哈伊教义影响改革思潮的三个关键领域:治理体系、现代教育和妇女进步。莫门博士通过实证表明,在每个领域,巴哈伊信仰的 中心人物 都早于社会改革者数十年提出了进步理念,并且巴哈伊社团始终致力于在其集体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例如在治理方面,当19世纪60至70年代的伊朗改革者仅呼吁沙阿(国王)设立内阁时,巴哈欧拉与阿博都-巴哈早已提出君主立宪制与代议制的民主构想——这些理念在当时即便是对欧洲也具创新意义。巴哈伊社团 通过选举产生的磋商理事会,逐步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
在教育领域,莫门博士指出,巴哈伊学校不仅设立于大城市,更遍布小镇与乡村,使农村人口得以接触现代教育。他解释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巴哈伊教义中倡导“女子学校优先于男子学校”的理念——这在当时宗教领袖禁止女性受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堪称革命性立场。
莫门博士强调了另一个关键区别:当时参与改革讨论的仅涉及集中于大城市的“数百人”,而巴哈伊社团规模超过十万,并且遍布伊朗各地的村庄和小城镇,这种广泛分布使其在向大众传播新思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播客第一部分聚焦于莫门博士所称的“可观测的历史事实”,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表象之下发生的深刻变革——早期巴哈伊社团如何开创集体生活新模式,从而催生出莫门博士所描述的独特反主流文化,这种文化对人类寻求更公正、更协作的生活方式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