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播客探讨了澳大利亚的邻里与家庭群体如何通过将灵性原则融入日常生活,逐渐学会相互扶持。
巴哈伊世界中心 — 最新一期《对话专栏》播客中,来自澳大利亚的嘉宾们探讨了全国多个社区如何努力促进团结与归属感,并分享了巴哈伊社区建设实践中的具体案例。
“克服孤独感的途径在于服务,”大洋洲顾问团成员瓦希德·萨贝里说道。
萨贝里博士补充道,这一服务原则塑造了人们通过集体行动建立联系、避免孤立的社区。他指出,最具活力的社区是那些邻里间步行可达、“存在跨代互动”的社区。
澳大利亚各地社区建设的核心,正是这些面向所有年龄层的道德与灵性教育项目。
当地巴哈伊机构工作者希琳·罗哈尼安发现,当家庭参与这些教育项目并采取实际行动改善社区时,会逐渐发展出她所描述的“更深层次的使命感”,这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社会环境负责”。
罗哈尼安女士解释说,参与社区建设活动能够培养邻居之间深厚的信任与友谊,由此形成的对话空间让各个家庭获得共同应对挑战的力量。
同样服务于地方巴哈伊机构的哈里·雷马拉描述道,在某社区中,约有十余户家庭已经学会就那些通常被视为隐私的问题“坦诚、自由地彼此交流”。
“社会以相当个体化的方式塑造了我们,”他解释道。“但在某些地方,这种文化正开始转变——我们意识到当人们携手合作时,能成就许多事情。”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学会共同应对挑战而非孤立挣扎,萨贝里博士指出,社区正通过“共同建设社区、持续互动”来增强社会凝聚力——由此形成的邻里关系超越了表面往来,实现了真正的相知相扶。
这种集体行动方式的变革力量在社区应对青年问题时尤为显著。辅助团成员侯赛因·贾比里·霍穆吉分享了布里斯班一个社区的案例:当地年轻人将吸电子烟和霸凌视为校园的主要问题。
当社区里的母亲们发现学校反霸凌措施收效甚微时,她们磋商后发起了“健康心灵”主题夜谈会。这些聚会不仅吸引了核心家庭群体,更有40至50名居民参与其中,让年轻人与家长共聚一堂研习灵性原则、探讨解决方案。
霍穆吉先生解释道:“他们并非宣称这是万能良方,但这些讨论确实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能够真实探讨困境的空间。”
霍穆吉先生指出,构建这样的社区“需要许多人经年累月的持续投入与努力”。
他解释道,这种持久的奉献精神源于灵性认知——当人们深刻领悟巴哈欧拉的教导“纯洁与良好的行为……能够促进世界的改善”时,他们便渴望“将生命奉献于造福他人”。
他补充说,这种承诺源于认识到“所有人同为上帝的子女”。正是这一认知,将个人的关切转化为对集体的关怀。
该播客是《对话专栏》系列的一部分,该系列通过多人对谈的形式,探索如何将巴哈伊原则实际运用于建设和平社会。